又呈吴郎杜甫(又呈吴郎)

摘要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又呈吴郎杜甫,又呈吴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又呈吴郎2、  唐 ...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又呈吴郎杜甫,又呈吴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又呈吴郎

2、  唐 杜甫

3、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4、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5、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6、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7、  这首诗出自《杜工部集》。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8、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