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彰武裕农肉业有限公司(沈阳经济区)

摘要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沈阳经济区彰武裕农肉业有限公司,沈阳经济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沈阳经...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沈阳经济区彰武裕农肉业有限公司,沈阳经济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沈阳经济区望眼东北亚

  强音: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构成全国大城市最为密集的辽中南大都市带,有望成为21世纪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

  两大概念解读

  经济区:即由多种生产要素组成的“地域经济共同体”,其实际意义在于其各部分空间上的接近和性质上的统一。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其地域范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的增强有所变化,因此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将分阶段进行。

  沈阳经济区的组成

  依据目前省内经济情况,沈阳经济区将由辽宁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区域组成,即沈阳市、抚顺市(不含清原、新宾)、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辽阳、铁岭市(不含西丰、昌图)。

  沈阳经济区的规划思路

  以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中心,以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为基础,以行政协调领导为保证,实施区域一体化、城镇协调发展、生态经济战略、真正将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开放型、一体化和现代化开放型城市组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或核心区。

  沈阳经济区近中远三大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加快结构调整与区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阳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沈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将沈阳经济区建成更加一体化的网络组合型城市群,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整体和真正一体化的经济区。

  中期目标:加强沈阳经济区与“京津”、“山东半岛”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远期目标: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都市圈。

  沈阳经济区六大战略构想

  强音:沈阳经济区是开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必须从促进发展与健全制度两方面着手,加快对经济区城镇体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整合。

  构想一:产业互补,避免浪费

  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沈阳经济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各城市要从整个经济区考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坚决杜绝产业同构化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构想二:陆路交通一体化

  专家认为,沈阳经济区应以交通一体化为基础。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应该在城市间长100公里的距离内,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让人们工作通勤、日常公务、购物、旅游、休闲。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今后将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一网、七射、两环”的公路格局。一网即经济区内公路网;七射为沈阳—康平、沈阳—新民高速公路与现有的五条高速公路;两环即经济区内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法库—铁法—铁岭的环形快速通道与沈阳三环绕城高速公路。

  构想三:扩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后,沈阳经济区将强化机场服务功能,扩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将其建设成为设施一流的东北地区空运中心,并争取成为国家级枢纽机场;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沈阳经济区的第二空港,与桃仙国际机场共同构筑经济区空中对外联系通道。

  构想四:沈阳经济区人口总规模2400万

  沈阳经济区将本着一个核心、多个副中心的都市圈战略建设,即“釜底加薪”做强中心城市沈阳,“锦上添花”激励副中心城市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发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开原、新民等县级市。整个经济区将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网络化组合城市群,力争尽快实现经济区人口规模2400万人的目标。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阳,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1000万人;6副是鞍山、本溪、抚顺、辽阳、铁岭、营口六大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为500-1000万人;10星是海城、开原、铁法、新民等10个中小型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到300-600万人。

  构想五:“024”打遍沈阳经济区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级,沈阳经济区建设,要求区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智能网等网络建设,使经济区通信网的规模容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多层次需要。力争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建设沈阳通信地球站,使之成为又一个国际通信网的对外接口,力争实现沈阳经济区统一的024长话网。

  构想六:山、城、田、海统筹建生态

  沈阳经济区生态系统将建设以山(东部山林地区)、城(区域内城市化地区)、田(中部农田林网地区)、海(渤海)为基础,利用山脉、水体、森林、田园建设城市间的绿化与生态隔离带,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生态走廊。

  沈阳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过招

  强音: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分别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就二者与沈阳经济区的优势进行了一番对比。尽管目前沈阳经济区无论是城市规模等级还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均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提并论,但专家们一致认为,沈阳经济区未来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不容小视。

  第一回合:城市规模等级对比

  “长三角”面积10万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数69个(含县级市);“珠三角”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数28个(含县级市);沈阳经济区面积5.9万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数11个(含县级市)。专家认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中心镇与集镇组成的七个层次等级,各类城市呈现出宝塔型特点。但沈阳经济区在第一、第二层次上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规模和数量上都存在差距。区内城镇体系不尽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发达,城市群结构呈现严重的“头重脚轻”状态。小城市和小城镇无论数量和实力都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长、珠三角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相对而言,沈阳经济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转轨过程中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

  第三回合: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对比

  除了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占优,沈阳在人均城市建设资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几项主要指标方面,与广州、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仍处明显劣势。

  三大优势决定沈阳稳坐经济区头把交椅

  强音:沈阳所具备的三大优势,必将使其稳坐沈阳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一“头把交椅”,并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多赢。

  优势一:区位居中四通八达

  沈阳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沟通关内外联系的咽喉,联系东北经济腹地与沿海经济带的黄金通道。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沈阳成为中心城市的基础性前提条件。

  优势二:经济增长速度“如飞”

  沈阳 G 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阳对周边城市已经形成了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集聚的综合效应。从开放度看,沈阳有驻沈领事馆5个,成为东北地区的对外窗口,并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

  优势三:资产存量适合孕育重大项目

  沈阳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其资产存量大,固定资产达1000多亿元,十分适合发展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容易创造出先导性的产业优势,国家扶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优惠政策,必将为沈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建设部副部长谈沈阳经济区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对沈阳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规划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阳经济区是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大幸事来高度概括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意义。他同时也对沈阳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两点中肯的建议,即,要考虑全国三大都市带的均衡发展,还要考虑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时机。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