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集团发布“2025战略” 向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升级

12月4日,在“CEO投资者日”活动中,现代汽车集团发布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中长期创新计划3354“2025战略”,旨在积极应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变革,引领未来移动出行行业。

本集团计划专注于「智能移动设备」及「智能移动服务」,以提升各项业务的竞争实力及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2025年成为全球电池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前三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平台服务行业构建创收基础。

届时,集团作为“智能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可通过一体化平台为客户提供畅通无阻的移动自由和独特的个人量身定制服务体验。

专注于从“产品服务”到“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现代汽车集团会长元西李(音译)表示:“集团未来经营战略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现代汽车将努力改善基于数字技术的个性化智能移动出行体验,以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化。为此,本集团将转型升级业务结构。"

智能出行产品体现了厂商的竞争实力。现代汽车计划在确保内燃机车效益的同时,积极应对未来的电动化转型。计划到2025年,电池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全球年销量扩大到67万辆,其中电动汽车56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11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受客户喜爱的电动汽车(电池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除了汽车,该集团还将把业务扩展到PAV(个人飞行器)、机器人和最后一英里移动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流畅的移动出行体验。

智能出行服务将成为现代汽车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现代汽车将以客户为中心,推进集汽车、维修、管理、金融、保险、充电等主要服务于一体的商业模式,构建综合平台,扩大用户群体和收入来源。通过车辆连接性分析车辆内部和周围的数据,加深对用户的理解。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客户提供生活各方面需求的量身定制服务,包括购物、配送、点餐等。

为成功实施“2025战略”,实现向“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成功转型,现代汽车将在未来6年(2020 -2025年)投入61.1万亿韩元(约合3730亿人民币)加强竞争实力,未来6年年均投入约1万亿韩元(约合610亿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计划在未来技术领域投资20万亿韩元(约合1220亿人民币),包括电气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PAV(个人飞行器)和新能源领域。同时,针对汽车部门的营业利润率,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将目标从2022年的7%提高到2025年的8%,并确保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有5%的市场份额。

“智能战略”发布北京现代加速未来智能移动出行步伐

中国市场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现代汽车在智能、新能源等领域领先的技术储备,一直是北京现代化发展的有力背书和支撑。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北京现代基于现代汽车对未来智能移动出行的愿景和规划,结合中国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推出了全新的科技品牌“智能战略”。主要包括智能清洁、智能互联、智能自由三个层面。旨在以顶尖的新能源科技、行业领先的智能科技、全方位的品质,打造更清洁、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让汽车生活科技便捷、自由、省心。

依托现代汽车强大的技术实力,北京现代在合资车企中率先实现了EV、HEV、PHEV的全面量产。目前已推出四款新能源汽车,包括今年上市的领先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昂赛诺纯电动。在“智能战略”的驱动下,北京现代的新能源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北京现代的所有主力销售车型都将有新能源版本,新能源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现代汽车最新i-GMP平台下的e-GMP平台也将继续为北京现代的纯电动汽车车型背书,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可靠的出行体验,并在持续提供优秀的全球品质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北京现代“新能源产品布局最全的合资企业”的战略地位。

在智能互联领域,北京现代一直致力于将更多领先科技应用于旗下车型,让消费者提前感知创新科技带来的智能体验。比如今年4月上市的第四代胜达,全球首次应用了指纹识别、后排乘客提醒等功能;今年10月上市的新一代ix25,搭载了智能和交互体验全面升级的百度智能网联3.0系统。

以及注重分享、便捷出行的BLE智能蓝牙钥匙、Home to car/ Car to home车家互控等多项领先“黑科技”。这些智能化技术,将逐渐在北京现代的后续新车型上普及。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强大实力,也已经通过SmartSense“智心合一”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搭载,应用到了北京现代更多的量产车型之中。第四代胜达和新一代ix25,分别搭载了同级最多的12项和10项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消费者体验到基于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科技体验和安全保障。

未来,北京现代将继续依托现代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驾驶等智能出行领域的前瞻优势和领先布局,同时深化与百度等全球顶尖ICT企业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环保、互联、自由的智能移动出行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