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默里T50s尼基·劳达是最终的轨道玩具
戈登穆雷的T.50有着连迈凯轮Speedtail都无法宣称的独特用途。作为标志性的迈凯轮F1真正的精神继承者,T.50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兴奋的新车之一。由于自然吸气V12发动机的噪音和非常有限的生产操作,这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但是,戈登默里不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因此,他揭开了这层面纱,即使是更罕见的T.50s尼基劳达如果名字不能告诉你这辆车有多特别,那也没什么。不要与“常规”T.50共用车身板,t . 50是我们完全认可的特别生产的限量版赛车。
默里称T.50为“终极超跑”。那么,为什么会有新版本呢?迈凯轮F1的设计师说,他“一直梦想进一步开发它……创造一个版本,提供历史上任何其他汽车都无法提供的赛道驾驶体验。”但这不仅仅是T.50的改装版;并不是他们决定制造收入更多的汽车。恰恰相反,它是一款本来就应该有的车,而不是事后才想到的,有很多优点。
“当我们创建迈凯轮F1 GTR站时,它是从F1公路车发展而来的。自诞生以来,T.50s尼基劳达一直与T.50并行设计。对于T.50,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制造最好的公路驾驶汽车。在50年代尼基劳达的帮助下,很明显它也可以成为赛道上最好的驾驶赛车。”
但是穆雷和车队并没有追求这辆车的圈速——只是感觉而已,即使你不是F1赛车手,也要达到这种感觉。那么,我们在看什么?
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央鳍,带有尼基劳达标志,旨在提高稳定性。T.50的风扇被保留下来,并通过更大的尾部扩散器和新的三角翼连接起来,而尾部格栅则带有风格化的“Fan Car”字样和T.50徽章。在汽车的前部,驳船板改善了流向侧管的气流,而分流器和潜水飞机增加了空气动力学特性。
虽然没有与公路车共享面板,但你仍然可以说这是一辆用T.50开发的车。然而,如果你想让它真正脱颖而出,将提供多种颜色和装饰,以使25强生产运行中的两辆车不同。
再说说演技。虽然相似,但这款发动机不同于T.50考斯沃斯的3.9升V12更强劲。在达到转速极限12100转的过程中,11500转可以产生701马力。其输出功率为178马力/升,甚至高于科斯沃斯DFV F1发动机,比功率重量比为823马力/吨,甚至优于自然吸气LMP1轿车。
此外,车顶新设计的ram感应空气箱可以将最大功率提高到725马力,扭矩为357磅-英尺。这里的变化包括完全修改的气缸盖和凸轮轴,以及更高的压缩比15: 1。量身定制的Xtrac瞬时变速器六速桨式变速箱可以处理这些速比。
面板都是碳纤维做的,连窗户都是更轻的玻璃做的。为了获得更好的赛道性能,对弹簧、减震器和防侧倾杆进行了改装,同时驾驶高度前部降低了87mm,后部降低了116mm。作为Trackspeed套件的一部分,T.50s尼基劳达的底盘可以调整以适应驾驶者,因为底盘和空气动力学设置都可以完全调整。
该软件包包含在内,提供工程支持和从工具到加油设备的所有必要设备,以充分利用您的日常工作。调整后的转向比也有助于提高赛道上的操控能力,而Brembo碳陶瓷可以应对停车。每个车轮周围的新鲜空气管道也旨在改善制动冷却。
在内部,配有六点式安全带的全碳赛车座椅有两个门升起,露出了与T.50相同的中央驾驶位置,但只提供了一个乘客座椅,该座椅偏向驾驶员的左侧,配有四点式安全带。这个座位是可选的,右边的空间现在被灭火器系统占用了。如果你需要更多关于这辆车的轨迹焦点的线索,只有基本控制的轻型矩形方向盘应该会把它拉回原点。这些显示器也是面向比赛的,提供发动机数据、航空信息、速度表指示器、遥测、圈速、轮胎压力和温度、重力和摄像机视频。
所以你有了。一辆真正特别的车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以最纯粹的形式提供了比赛的乐趣。作为对赛车运动的最后致敬,这25辆赛车都将以戈登默里大奖赛的冠军命名,第一辆赛车将被命名为Kyalami1974。其他24辆车将按照默里获胜的时间顺序排列,每辆车都附有一份关于比赛的特别委托书。
默里进一步解释了这款车:“T.50是为了纪念尼基而命名的,是为了纪念他驾驶布拉哈姆BT46B粉丝车在1978年瑞典大奖赛上取得的著名胜利。Nikki是一个很棒的赛车手,他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这绝对不适合我们在他生日的时候推出T.50s NikiLauda。T.50s是我对赛车运动的热爱,因此与过去的标志性比赛建立这种特殊的联系似乎是完全合适的。”
客户的车会在明年一月份的常规T。
50投入生产后一年内制造,但尚无人问津T.50的Niki Lauda会花多少钱,甚至还没有开放的制造槽,但您可以确定它的成本将超过普通汽车的310万美元。但是,要让专为满足发烧友需求而设计的汽车落伍,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是T.50s Niki Lauda易于生活和使用。您将拥有这辆车,完全可以控制在何时何地享受它。我的愿景是车主将把它带到巡回赛,检查轮胎压力,爬上,点火,然后玩。这就是应该的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