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抢地盘 追潮流 技术实现量产
智能网联汽车离我们有多远?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向人们展示了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在5万多平方米的展览空间里,200多家中外企业带来了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涵盖汽车、智能交通、互联网、通信、电子、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动驾驶、人车交互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量产车。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都在加速相关产业的布局,推进商业化应用的进程。
行业竞争聚焦智能网络连接
在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都将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在了汽车的新能源、网联化和智能化上。
宝马展示了其宝马7系自动驾驶测试车,可以自动直行、转弯、遇到行人时刹车、躲避静态障碍物等。东风汽车展示了一辆采用L4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租车。美团等互联网公司也展示了智能配送车等产品。
该公司的NavInfo展示了正在开发和推出的新一代汽车和机器系统Athena OS。该系统具有基本的智能应用,如音乐、天气、地图等。同时能满足人脸识别等汽车交互性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车辆可以自动记录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路线、喜欢的歌曲等。并能自动帮助驾驶员选择更合适的路线。
北汽集团还展出了包括纯电动智能轿车、SUV、商用车在内的多款智能汽车产品。会场中,北汽集团最新品牌标识北京牌纯电动汽车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多功能摄像头等传感器,展示了自主跟车、自主变道、自主超车、上下坡等L3级高速自动驾驶场景的技术突破。
“未来是软件定义的汽车,大量的硬件会形成标准的模块架构。目前的交通拥堵,未来可能会通过某些场景下的智能驾驶来缓解,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萨博副总裁黄文炳说。
自动驾驶达到商业化临界点。
随着AI和5G商业化加速,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汽车工业的智能化已经向我们走来。
宝马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傅克奇;d,表示相信在未来,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会为出行带来更多可能,并大大减少与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与此同时,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社会和法律角度来看,向自动驾驶的过渡都是这个时代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合作伙伴之间的跨行业合作。
长安汽车智能研究院副总经理李玉生也表示,未来10到20年,智能汽车会有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智能网联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通用、福特、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SAIC、广汽、一汽、东风、长城等国内车企,蔚来、小鹏、车和家等造车新势力,以及谷歌、百度、苹果、优步、地平线、追科技、途胜未来等科技公司,都加入了自动驾驶的布局和产品开发。据介绍,全球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里程已经达到近3000万公里,自动驾驶已经到了技术商业化的临界点。
2017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动驾驶发展的具体时间节点:到2020年,自动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组装率超过50%,网联驾驶辅助系统组装率达到10%;到2025年,这些技术的新车组装率将达到80%。2018年,工信部又发文。计划到2020年,具备高水平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步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停车位缺口高达6500万个,停车位利用率仅为44%。一线城市停车时间占开车时间的30%。针对城市生活中“停车难”的高频痛点,目前可以实现自动泊车等低速自动驾驶。
从事低速自动驾驶研发的上海追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蒋如意表示,auto AI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构建车、人、场、云的生态系统,实现安全、有序、合理、高效的交通方式。目前,追科技已实现国内首个毫米波雷达ADAS系统量产项目、首个自主研发的环视系统量产项目、首个园区自动驾驶进口乘用车量产项目。
“车路协调”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路径
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AI技术将改变车辆的使用和所有权。汽车正在从一个一次性的交付硬件向可以无限迭代的智能硬件发展,从一个简单的驾驶工具向为用户提供无限服务的生活助手发展。因此,构建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新生态也成为汽车企业乃至众多科技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智能网联时代,要求道路等基础设施像汽车一样智能。而“车路协同”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道路。
目前,包括北京、无锡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都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这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2018年以来,北京新增测试道路20多条,累计测试里程达到73万公里。
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振宇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将导致自动驾驶新业态的诞生,促进更加开放繁荣的生态。在未来,更复杂的智能设备和更多
多不同的公司和产业形态。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表示,未来联网将成为汽车标配功能之一,汽车行业将从独立的机械产品逐步转化成联网的软件平台。“整车+零部件”的产业业态组合将转向“平台+终端”模式,随之产业生态掌控权将由整车企业转向运营平台。车网互联使得车辆不仅仅是独立个体,而是庞大交通网络体系中的有机一员,自动驾驶车辆将接受网络智能调度,将交通出行打造成智能化、自动化、联网化的有机整体。(记者 李志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