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为什么停产?告诉我关于甲虫的事

这两天大家都很关心甲壳虫为什么停产。当然有些朋友还是对甲壳虫挺感兴趣的。自然,他们也想知道甲虫是什么样子的。既然大家都想了解这两个问题,边肖也去网上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

墨西哥当地时间7月10日,最后一款甲壳虫车型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工厂下线,这标志着生产了81年、设计了三代的甲壳虫车型将正式停产。

早在2018年9月,奥迪公司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ees)就公开表示,甲壳虫车型将于2019年7月在墨西哥工厂停产,这款经典车型不会进行电动化改造。

81年,甲壳虫实现了2150多万辆的总销量,其经典成为了情怀的象征。但当销量严重下滑,情怀犹存的时候,甲壳虫离最初的设计意图越来越远,最终停产。

出生之初

1938年,甲壳虫由德国保时捷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这是甲壳虫的原始版本。这是一辆后轮驱动的汽车。这款车也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早期第一款后置发动机的汽车。

这款车被命名为KdF-Wagen,第一批投入量产的KdF-Wagen在1939年的柏林车展上两次亮相。因其独特的圆形,媒体戏称其为“甲壳虫”。

然后1939年二战爆发,这款车在二战期间的产量大概是210辆。所以,其实直到二战结束后,1946年甲壳虫恢复生产,这辆“大众”才完全进入生产状态。

随后,甲壳虫乐队受到了欧洲人的热烈追捧。1969年,著名的流行乐队披头士发行了专辑《艾比路》,封面是一只白色的甲壳虫。这辆车后来在拍卖会上以2530英镑被拍卖。在1968年的迪士尼喜剧系列《鬼马神仙车》电影中,甲虫被拟人化了。这辆车在2018年的拍卖会上以12.87万美元被拍卖。

辉煌时刻

甲壳虫1型上市后,前期销量增长缓慢,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甲壳虫销量攀升,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车型之一。

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的应该是第二代甲壳。第二代甲壳虫于1994年在北美车展首次亮相,随后于1998年在墨西哥工厂投产。经过全新的设计,这一代车型变成了更现代的“新甲壳虫”车型,主要针对女性用户。它摒弃了后驱,采用了前驱和涡轮增压发动机。

从销量来看,1955年甲壳虫总产量达到100万辆,1962年第500万辆甲壳虫下线,1967年第1000万辆甲壳虫下线。1972年,甲壳虫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记录,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单一车型。甲壳虫自诞生以来,81年总销量超过2150万辆。

对于披头士来说,这也是他们销售最辉煌的时期。

销售额下降

2011年,大众推出了第三代也是最后一代甲壳虫,但是第三代甲壳虫并没有改善销量,反而开始出现持续下滑。

2014年,甲壳虫全球销量仅为9.1万辆;2015年全球销量为6.4万辆;2016年全球销量降至2.5万辆,销量下滑严重。但消费者对披头士还是有感情的。2018电影《大黄蜂》中汽车人大黄蜂的原型是一辆黄色甲壳虫,一度吸引了全世界车迷的目光。

虽然甲壳虫见证了大众的变化,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始末,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甲壳虫逐渐成为了一种情怀的象征,消费者为之买单的主要原因也变成了情怀,而不是因为它的产品力。某种程度上已经离最初的设计意图越来越远了。

甲壳虫销量的持续下滑也被业界认为是其最终停产的主要原因。虽然甲壳虫停产令人遗憾,但凡事必有因。当一款车型的产品力减弱,变成一种感觉,可能离停产就不远了。

这辆甲壳虫汽车怎么样: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款车,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很多电影里,都少不了它的影子。它诞生于1938年。它已经超越了汽车本身的范畴,它代表了一种文化和情怀。它是熟悉但陌生的甲虫。这辆看起来很奇怪的车怎么样?我客观的说一下它的体验,供大家参考。

真的很像甲虫,小巧精致,漂亮可爱。车头更加修长,a柱倾斜角度更大,挡风玻璃进一步后移,最终延伸出一条略平的车顶曲线。车顶的轮廓和前保险杠的线条都让甲壳虫看起来更加霸气,充满了时尚的运动风格。

内饰继承了大众风格的特点,从中控台到仪表盘,与大众其他车型差别不大。各种操作简单易用。总体来说,甲壳虫的内饰复古而不失科技,但材质一般。中控台的硬塑料有些暗沉,新车会有很浓的异味。

打算买这款车的人不会过多考虑空间,因为甲壳虫是紧凑车型,两厢造型对后备箱有一定影响。后备箱很小,但其后排座椅可以放倒,内部空间适中,普通家庭使用绰绰有余。偶尔三人乘坐时,后排的舒适性也能基本保证,但由于双门的原因,上下车时略显不便。

动力不是甲虫的特长,我们不能抱太大希望。不算太厉害,但无论是市区还是弯道都绝对够用,过弯时也不会翻滚太多。因为车小而轻,所以在市中心的路上。

面开基本上不用深踩油门,但是双离合的变速箱,低速换挡时候会有顿挫。总的来说动力中规中矩,对于不喜欢激烈驾驶的女性来说还是不错的。

方向盘指向精准,基本上没有虚位,正常行驶时候稍微有些重,原地打方向时候很轻,可能这样的安全系数更高吧,底盘有些偏硬,走在不平的路面时,反馈给你的路感特别强烈,有明显的颠簸。

缺点就是中控台的硬质塑料有些呆板,不显得高档,轮胎的胎噪也有些大,隔音也不是特别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