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与滨水慢行路融合规划设计标准》发布实施
为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品质,提高绿色出行水平,规范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与滨水慢行路融合规划设计,让市民伴着河流骑回家成为现实,2024年4月7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与滨水慢行路融合规划设计标准》(DB11/T 2209-2023)(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已于2024年7月1日起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实施。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多部门,共研融合规划设计思路,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工作形成良好开端,加强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的结构性优化,实现慢行网络提质增效。
《标准》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融合规划、融合设计五个章节,按照“兼顾、促进、激发、主动”的原则,以“安全、方便、舒适、包容、经济”为编制目标,对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街设施)、绿道、滨水慢行路的融合区段、接入点中的场地、绿化、配套设施、标识等要素进行了规定。
《标准》围绕“三网”特性,进一步加强绿色交通的建设,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强化了慢行与滨水空间的关系,助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助力实现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此外,《标准》推动实现蓝绿共享、水城共荣的目标,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慢行出行需求,践行了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融合?
指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与滨水慢行路通过相互连通、空间整合、功能协调等方式,强化一体化规划设计,提升整体效能。
空间整合
功能协调
路径连通
建设统筹
管理一体
怎么融合?
(1)空间整合
通过断面一体化规划设计等措施,实现整体网络功能的深度完善与提质增效,助力1.0版本的单一慢行系统向2.0版本的综合慢行系统转变。
绿道与城市道路绿化设施带融合规划设计示意
(2)网络连通
通过路径连通、合并等融合方式,不破坏各自系统的原有功能,满足不同人的出行目的,提升“三网”的关联度,提升蓝绿空间可达性。
滨水慢行路与绿道路径融合规划设计示意
(3)灵活设计
通过规定融合区段的坡度、宽度、标识、隔离等设计手法,营造更有趣味、更优质的休闲游憩环境。
(4)节点衔接
依照安全、连续、便捷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多种融合区段的“三网”衔接形式。
绿道路径下穿城市道路示意
融合区段标识示意图
近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过“现场+线上直播”的方式组织开展了《标准》的宣贯培训会。委内相关业务处室、各区规自分局、市残联、市交管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及我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行业单位同步参加培训学习。《标准》的宣贯使管理人员与行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标准,提升“三网融合”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助力各部门由单向发力向协同联动转变,为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内容由标准化中心、综合交通处、市规划院提供提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