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发布
以法治凝聚共识共同推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
《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发布
核心阅读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全方位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更加多元、开放、便捷、公正、高效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是工商法律界坚定的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和法律互动面临更大的挑战。
近日,工商法律界给出了自己的最新态度和解决方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全方位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更加多元、开放、便捷、公正、高效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是工商法律界坚定的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李庆霜在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的“法治与开放”平行论坛上如是说。
该论坛以“争议解决和全球经济共赢”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和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共同承办。
法治护航开放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认为,中国倡导开放贸易,坚信贸易和投资对发展的贡献,是20世纪和21世纪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范。
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633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4%,连续12年居全球前三。
法治的保障作用可谓“功不可没”。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认为,在法治框架下稳健推进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刚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快在中国发展的步伐,以我所在的金融行业为例,境外目前的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都在中国开办了机构。今年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第30年,应该说,过去30年,我们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董刚特别提及,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在中国的30年历史,恰恰是中国对外开放尤其是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其中,“制度型开放是最高水平的开放”,而“法治是我们信心的来源”,法治带来了“稳定性和预期性”。
“法治是开放的护航。”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前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主任哈米德·谢里夫认为,法治是全球经济发展合作的基石。
在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主会场上,参会嘉宾提出,随着全球投资的不断扩大,面对跨境投资引起的纠纷,各方对纠纷的有效解决工具和构建协调机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的制度型开放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如李庆霜所说:“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我们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拓展涉外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持续深化合作
正是基于法治与开放的密切关系,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的主基调即以法治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团结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代表与会中外工商界、法律界对外发布的《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充分体现了法商融合发展的理念。
《宣言》提出五点倡议: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经济开放格局;优化全球营商环境,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强化法治保障作用,激发产业创新动能;深化全球法商交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凝聚全球各方共识,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在“法治与开放”平行论坛上,李庆霜提出了有关工商法治合作的具体建议:守正创新,共商共建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随着开放程度的持续推进,各国工商法律应更加紧密、广泛联系,共同促进国际法治协调发展。“我们期待各国工商法律界人士能够更加主动对接,共同推进制定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国际投资保护,为经济活动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融,持续推进各类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同时,通过交流融合,构建高效透明的国际争端解决体系。李庆霜说,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经贸环境日益严峻,各国需要高效、公平地迎接不确定性挑战。“我们愿增进各方交流互鉴,加强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对话和协调,全面发挥仲裁、调解等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式的特有优势,推动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应用、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实现国际争议解决高效率、低成本,增强透明度,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持续赋能。”
此外,李庆霜还建议打造法治与经济共赢的桥梁。呼吁各国工商法律界凝心聚力共同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持续深化各国主要争议解决机构的合作交流。李庆霜以仲裁为例,建议促进《“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及《2024国际仲裁合作倡议》等合作模式走深走实,以高质量争议解决服务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球法治体系和经济合作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表示,“期待各国工商法律界继续深化机制合作,深入贯彻落实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全球法治建设,为实现全球经济共赢贡献力量。”
发出中国声音
作为身处争议解决一线的仲裁机构、“法治与开放”平行论坛的承办者之一,贸仲对法治与开放的融合互促关系有着更为深切的体验。
在有着国际化色彩的商事仲裁领域,贸仲一直在努力发出“中国的声音”。贸仲创立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经验,就是典型例证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贸仲共受理案件5237件,其中以和解形式结案的案件共有1118件(含和解撤案),占比达20%。“这种从根本上消弭争端的同时又维系了商业合作关系的经验,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独特历史底蕴,不仅得到了国际仲裁界越来越多的认可,也为我国仲裁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贸仲仲裁院副院长谷岩说。
在谷岩看来,中国的仲裁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与国际接轨的,而不是保守和封闭的。以贸仲1956年实施的第一部仲裁规则为例,彼时就已确立了协议管辖、一裁终局、专家裁判等与国际仲裁普遍做法相一致的基本原则。此后,贸仲的每一次仲裁规则修改,都是立足当时的发展新阶段和中国实际情况,吸收了国际仲裁的最新成果。
到如今,贸仲又成为国际上智慧仲裁的积极探索者。贸仲引导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鼓励具备条件的案件进行线上庭审,推动仲裁文书采用电子化方式送达。“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为大家带来更快、更好、更便捷的体验。”谷岩说。
“制度型开放不是‘独乐乐’,更不是‘小院高墙’。”谷岩说,贸仲希望将来能进一步加强与境内外争议解决机构的交流合作,在坚持贸仲独特优势的同时,不断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规则,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仲裁优选地。
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时代需要我们创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创造一流的国际调解机构,这应当是我们的时代使命。”王瀚说。
王承杰表示,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携手全球法律专家、商事争议解决机构、知名企业家,着眼全球经济发展需求,以多元化争议解决为工商保驾护航作切入点,共商共建高水平开放规则体系,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贡献智慧与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