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考古工地开放 清代皇家藏书阁空间布局明确

摘要 9月22日,圆明园考古工地迎来公众开放日,20余位观众受邀走进文源阁遗址,跟随考古专家领略考古的魅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说,...

9月22日,圆明园考古工地迎来公众开放日,20余位观众受邀走进文源阁遗址,跟随考古专家领略考古的魅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说,此次考古发掘揭露了文源阁的宫门、碑亭、御路、围墙等,水渠环绕的藏书阁院落布局重见天日。

圆明园西北部,树木假山掩映间,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一片探方整齐排列。张中华带着观众缓步走进考古工地时,讲述文源阁的历史:“清雍正时,这里是四达亭,乾隆四十年改建成文源阁,是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众人皆知的《四库全书》就曾经收藏在这里。”

他一边提醒观众注意脚下,一边继续讲故事:“《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7部,分藏于北四阁和南三阁中,圆明园文源阁属于北四阁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文源阁和藏书惨遭损毁,仅部分藏书留存于世。”

站在发掘区,观众们好奇地四顾。指着一处揭露出的建筑基址,张中华比划着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是一座门。这是宫门的台基,保存得比较完好。我们还在台基面上,发现了方砖、阶条石等,四周还有卵石散水,可见当时这个院落非常讲究。”

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外行看着不起眼的遗迹,被还原成一座清幽院落:由宫门进入,迎面是太湖石堆叠的假山,院落中央是一方水池。“我们在假山下面发现的暗沟,与环绕院落的明渠相通,构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张中华说,这些都是古代工匠在园林设计时的巧思,代表了很高的建造工艺水平。

经过近1个月的考古发掘和调查,考古队员们目前已经找到了4面围墙,摸清了文源阁的范围和空间布局。“入宫门后,或穿过曲折的山洞,或经过崎岖的蹬道,再绕过水池,就可抵达藏书阁。”张中华说,“假山西侧有趣亭。藏书阁南侧有月台,东侧有碑亭,内有乾隆御书《文源阁记》碑。水池中央的‘玲峰石’残块上,还保存着有关文源阁的诗刻。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一场跨越古今的体验,让观众们收获颇丰。“实地参观让我感受到,考古并不高冷,反而很有趣。考古工作人员教给我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初一学生刘贶辰说。六年级学生张奕说:“考古工作需要耐心和毅力,一点点地发现遗迹。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习。这次看到的古建筑排水结构很精妙,从中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市考古研究院介绍,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预计持续至今年10月底,考古工地将一直向社会开放。该院还将联合圆明园管理处,持续推动圆明园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展示传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