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没车棚 电动车淋着雨充电提心吊胆!
连日来降雨频繁,居民的电动车充电安全再次引发关注。近年来,为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很多小区因地制宜新增了充电桩等集中充电设施,极大方便了居民。然而有居民反映,在增设充电桩的同时,有的小区对车棚建设重视不足,充电桩没有遮挡,车主只能露天充电。下雨时露天充电是否安全?车棚能否配建齐全?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一问
仅靠充电桩防雨设计能保障安全吗
“小区没有建设车棚,每逢下雨,电动车充电时只能淋雨,让人提心吊胆。”入汛以来,多个小区的居民反映,作为电动车充电配套设施的车棚不足,急盼能够补足短板。
8月3日,记者首先来到通州区朗芳园五区探访。从西门进入,一处电动车车棚赫然出现在眼前,不仅车辆停放秩序良好,车棚里还设置了一排充电桩,不少电动车正在有序充电。
然而,当记者来到7号楼前发现,这里虽然也有电动车充电桩,但是并没有配建车棚,一排充电插孔都是露天的。走近发现,这些插孔并非完全“裸奔”,每个插孔的上方及两侧都设置了塑料防雨帽檐。
在小区6号楼前的充电桩,同样没有设置车棚,这里的充电插孔有一层透明塑料防护外壳,平时处于闭合状态,只有充电时才会被打开。
记者又先后走访了朗芳园六区、七区,发现小区充电桩配比率比较高,基本每栋单元楼前都有,但是车棚的配置情况参差不齐。
采访的过程中突降大雨,记者冒雨对各单元楼前的露天充电桩进行查看发现,由于插孔都有相应的遮挡物,几乎没有潲雨的情况。但此时很多电动车正在充电,充电器和充电线直接裸露在外,还是被雨淋了个透。
由于降雨突然,很多居民没意识到车还在露天充电,记者在多处露天充电桩前观察多时,也没有看到有车主前来做遮雨处理。
“有时候夜里突然下雨,根本来不及处理,电动车和充电器都裸露着,还连着电,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有危险?”一位居民说,虽然充电桩上面安装了防雨帽檐,但如果赶上雨势较大,再加上有风,还是让人担心雨水会灌进来,渗进插孔里。“既然社区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充电桩,最好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加装车棚,以免露天充电发生意外。”
在朝阳区幸福二村39号楼的西北侧,也有一处露天充电桩。8月4日,记者探访时发现,这处充电桩是小区唯一的电动车充电设施,位于一个封闭且独立的电动车停放场地,虽然空间足够大,但没有配建专门的车棚,外围是一圈栏杆和铁网,进出还需要通过一道门禁。尽管充电插孔也设置了塑料遮雨帽檐,不少居民还是担心雨天充电不安全,生怕发生漏电、短路等情况。
此外,东城区新景家园西区10号楼北侧的露天充电桩也受到居民诟病。8月5日,记者探访时发现,这处充电桩利用率非常高,傍晚时分停满了正在充电的电动车。不过,由于没有车棚,充电桩紧靠绿化带,又和居民楼之间距离非常近,有居民担心,一旦雨天露天充电引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能够尽快修建车棚。”
二问
小区能否为露天充电桩配建车棚
为露天充电桩配建车棚,是否存在可行性?记者调查发现,小区空间、居民意见及资金等,都是影响加装车棚的重要因素。
针对朗芳园小区缺少车棚的问题,属地临河里街道表示,小区共有29组充电桩,其中12组无车棚,如果要新建需要经过区规自分局审批。此外,新建车棚不可占用消防通道、公共绿地,且需经三分之二居民同意后方可建设,而该小区目前不满足以上条件,暂时无法建设充电桩车棚。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是属地街道在推进车棚加装事宜,社区方面尚未广泛征集居民意见。一旦属地同意加装,社区和物业将会充分征集居民意见,就能不能装、怎么装等具体细节和居民商量着来。
对于幸福二村39号楼和新景家园西区10号楼旁的充电桩能否增设遮雨棚,属地也表示,公共用地属于小区业主共有,需要经过三分之二业主同意方可推进,目前正在征求居民意见,以便进一步协调推进相关事宜。
记者进一步采访梳理还发现,有的小区在接到居民诉求后,其实考虑过为充电桩安装车棚,但部分居民担心可能影响自家采光或者通行而表示反对,工作人员只能作罢,至于后续能否安装,还需进一步勘察现场条件,研判可行方案;有的小区无法安装车棚则是由于物业公司出于加装成本考量,或是因为产权关系复杂,有关各方难以就资金问题达成一致。
根据北京市城管委2022年发布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指引》,在居住区内利用公共空间建设充电设施及配套电动自行车车棚,有利于提升居民舒适度和便利度,按照设备管理,免予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无车棚的可通过公示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后利用公共区域选址建设”。
记者采访了多个社区、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新建车棚能否成行,关键在于有没有事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如若只安装充电桩,事先没有征求居民意见配建车棚,等到居民需求强烈时,只能进行事后补救,重新征求居民意见。因此,最好在加装充电桩之初,就充分考虑配建车棚事宜。
三问
雨天露天充电究竟是否安全
既然不少小区因为各种因素,目前暂未加装遮雨棚,那么雨天充电是否安全呢?
在多个露天充电桩旁边,商家都张贴着“雨天禁止在室外充电”的显著提示标语。
记者就此咨询了多个商家,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充电桩在出厂时都有合格证书,符合国家标准,其外壳具有设计专利,下方有排水孔,设备插口的盖板也具有防护功能,并且上市前经过严格的恶劣天气测试。因此,即便遭遇雨雪天气,充电桩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并不存在安全隐患。
不过,由于有些小区没有遮雨棚,在雨雪天气下充电,充电器和充电线通常裸露在外,安全隐患较大,因此不建议露天充电。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商家往往只负责建设充电桩和日常维护,加装遮雨棚事宜应由属地具体负责。“我们也建议社区完善相关遮雨设施,即便没有遮雨棚,雨天充电也应用雨衣等做好遮挡。”
记者了解到,作为北京地方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已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交流充电桩未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应具备遮雨措施,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内的可充分利用场所的遮雨措施”“应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确认防雨设施齐全”。
记者手记
补足配套设施 保障充电安全
有充电桩却没有车棚,导致电动车雨天充电频频被淋,不仅带来诸多不便,安全隐患还日益凸显,此类问题越来越受到市民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两轮电动车的保有量已高达4.2亿辆。庞大数字背后,如何保障电动车充电安全,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各个社区辗转腾挪,“见缝插针”,内部挖潜,陆续增设了不少充电桩,旨在从根本上杜绝电动车进楼乱象。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基层为民服务情怀,值得点赞。
随着居民越来越习惯户外充电,对公共充电桩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车棚配备如何更加齐全,怎样确保雨雪天气充电安全,这些也成为便民工程下一步完善的方向。
从现实来看,在充电桩加装之初,固然有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但有的小区匆匆上马,没能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有的小区缺乏科学全面的规划设计和风险研判,导致在居民使用过程中,各类问题接踵而至。此时再回头“补课”,必然需要费上一番周折。
然而,为了生命财产安全,电动车进楼要坚决禁止,居民又有旺盛的充电需求,那么室外充电的缺口与短板就必须补上。这就需要属地和小区物业集思广益,与居民好好商量,耐心又坚定地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和完善。
同时,这也给正在考虑加装充电桩的小区提了个醒,提前做足功课,前期尽量考虑周全,不仅要迅速补足充电设施,车棚等相关配套也应予以充分考虑,将室外充电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以严谨负责的姿态面向居民。当然,其中一系列问题与各方利益息息相关,无不需要居民、属地和相关管理部门协同发力、协商解决。
补足充电配套设施,看似是“小事情”,其实是顺民意、贴民情、解民忧的“大工程”。未雨绸缪向前一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兼顾便利与安全,才能共同解决电动车的充电痛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