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汛期之下 北京拒马河畔一个消防站的坚守

摘要 8月3日上午10点,一条暴雨蓝色预警信息在手机上弹窗,杨成龙心头一紧。北京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后暴雨频发,作为房山十渡消防救援站的副站...

8月3日上午10点,一条暴雨蓝色预警信息在手机上弹窗,杨成龙心头一紧。北京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后暴雨频发,作为房山十渡消防救援站的副站长,杨成龙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去年的洪灾。去年这时候,杨成龙和队友奋战抗洪一线,营救群众,但他们的“家”——消防站却被大水所淹,一楼涌入一米多深的淤泥。

时隔一年,十渡消防救援站恢复得怎样?正值汛期,他们又是怎么防汛备勤的呢?

“小型”消防站遭遇“特大”洪水

十渡消防救援站不大。一个小院,一座二层小楼,两辆消防车,15名消防员,静静守在拒马河畔,五渡桥侧。

“我们消防站的警情主要以山岳、水域等社会救助为主。”杨成龙指着墙上一面“消防地图”,介绍着消防站辖区的特点,地图上的不少路段标注着“徒步道路”,“辖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山多水多。”

十渡消防救援站的“年纪”不大,2022年建成,站龄才两岁多。就是这样一座“小型”又“年轻”的消防站,在去年7月底,遭遇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地势低,而拒马河就在跟前,河水一旦暴涨,消防站极易被淹。去年7月30日,经多方商讨,消防站全体人员分为两个车组,紧急撤离。“一方面是为避险,另一方面我们将车辆带出去,也方便就地开展救援。”杨成龙说。

暴雨洪水中,两组人马丝毫没考虑个人安危,协助政府工作人员开展河道巡查、劝阻警戒、人员转移等工作。他们为滞留的50人老年旅游团取药送药,跋山涉水寻找失联的60人公司团建队伍和30人的儿童夏令营,十渡火车站转运物资、紧急转移将孕妇送上直升机……消防员们的脚被泡烂了,穿着拖鞋还在干活。

复盘防汛救灾 总结经验不足

十渡消防救援站虽小,却十分干净整洁,今天已难寻洪水肆虐过的痕迹,而回到去年8月6日,站内外却是另一番模样。

“有心理准备,但第一眼,心还是凉了半截。”消防员赵开强说,洪水退去后,在外辗转8天的他们“回家”,看到的是倒塌的院墙和塞满一楼的淤泥。“墙上的水线足有一米七高,走廊里的淤泥一米多深。”

那些天,消防员的任务就是清淤,每天早上开始清运,晚上回到临时安置点睡觉。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直至连消防站各种管道内的泥沙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好在消防站的主体建筑没有受损,重新入住后,虽然还时不时“修修补补”,但站内又充满了小伙子们生活和训练的气息。工作之余,杨成龙和队友时不时复盘去年的防汛救灾,“有反思才有进步嘛。”

杨成龙最先想到,消防员救灾首先要确保自己安全,只有自己安全,才能营救群众;消防员张永觉得,两组人不应贸然分开,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大家失联,没法统一行动;消防员黄博欣则认为,卫星电话等设备的缺乏,导致信息传达不畅,此外,发电机、备用电池等装备还需增加……

配备卫星电话 储存防汛物资

消防员提到的不足都得以改进。目前,十渡消防救援站已配备一台卫星电话、三台柴油发电机,电台达到10部。此外,消防站还储存着300多套救生衣,以及绳索、雨衣、雨鞋和头灯等防汛物资。

“像发电机,因为消防站地势低,我们把其中一台放在镇政府、两台放在了应急保障中心。”杨成龙来到消防车前,指着车顶说,这几天暴雨预警频发,冲锋舟需要装备在车顶,他又来到驾驶室,“电台和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我们也随车携带,备用电池都充满了电,一旦汛情转急,人车随时都能转移。”

杨成龙补充道,“虽说是转移,其实更是一种前置备勤,我们的人员、车辆转移到更安全的地点,也是为了更高效地救援。”

“防汛备勤的弦要绷紧,经过了去年洪灾,我们如今能从容应对任何雨情。”杨成龙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