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在家因为孩子调皮就对孩子一顿胖揍
这两天看到了一篇新闻,真的感觉很可悲。哈尔滨幼儿园一老师,对一个3岁的孩子进行体罚,并且还用椅子把孩子压在地上。看到这个新闻就气不打一处来,孩子调皮是属于天性,我想问问各位家长,有谁在家因为孩子调皮就对孩子一顿胖揍?
“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老一辈的家长来讲,这是一个永恒的定律。只要孩子不听话,轻则吼,重则打,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很多家长本着“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的原则,坚信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加有责任心,更加坚强。可是,我想问一下家长们,你们真的知道这种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吗?
我身为一个舞蹈老师,深谙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我曾经一个学生家长,是一个很要强的母亲,处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别人眼中的“标榜”。对孩子的容错率极低,但凡有一处做得不够好,在言语上开始施压。有的时候,孩子也很无奈,可是还是没有办法,只能按照母亲的意思去做。难道对于一个刚刚4岁半的孩子就必须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吗?
随着大家对孩子教育意识的提升,很多家长学会了逐渐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学着跟孩子沟通,“跟孩子做朋友”。可是往往最后的结果还是一个指令,孩子只能遵从。其实有一个很基础的事实,“孩子生下来就如一张白纸”,对他的最有效的塑造方式,就是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天朝夕相处,父母的一举一动对于孩子来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父母才是需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负很大的责任。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这些既然从古传至今的俗语,自然有他的道理,对孩子的严格管教也许会让孩子更加上进,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像是一种赌注,“赢了”孩子飞黄腾达,可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孩子对自己的下一代也会照本宣科。但是“赌输”了呢?伴随着他的就是原生家庭的“噩梦”,更甚者会有暴力倾向,厌世。最近电视剧里《小舍得》里的子悠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但是现实也不乏有类似的情况常有发生。
“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很多人对此是有误解的,甚至理解的很可悲。这句俗语的出处是根据韩非子《慎子·知忠》一文中一句“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但是此处的棍棒不是真的棍棒或者是语言的冷暴力,而讲究的是方式。在孩子的教育中,以爱与耐心教育不可少,夸奖、鼓励的方式对于孩子要以帮助他们顺应自然去成长,勇敢去做,勇敢走出爸妈的怀抱,而“棍棒教育”则是控制孩子不要做出出格的事,树立父母的威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算是为孩子以及父母的一个底线,当孩子触碰到这个底线时,注意了,不要“棍棒”付之,而是要学会沟通。
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总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孩子出生,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需要我们成年人的引导,逐渐让他对社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并能够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尽力做到所谓的“成功”。身为家长的我们,每次在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何不先问下自己,“我有没有做到我嘴里的那个样子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