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
今天,教育部召开教育“金秋”系列活动首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向平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主要考虑和要求。
沈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证。为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指南》,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什么、进多少、怎么进”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专注于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从具有递进关系的两个层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意义。其次,从内容、方法、途径、布局四个方面阐述了必须遵循的原则,体现了价值导向正确、选择科学、有机融合、整体设计的特点。在选材上,坚持客观、科学、尊重的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经典意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结合各学科特点,系统合理整合,把全面覆盖和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再次,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突出了核心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个方面,明确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作为课程教材选用的根本遵循,贯穿《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