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博士生导师是大学教授中级别最高的 可谓aceofaces

摘要 博士指导是大学教授中最高级别的,可谓aceofaces。改革开放之初,教授少之又少,而且必须是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老教授。当时博士生导师需

博士指导是大学教授中最高级别的,可谓aceofaces。

改革开放之初,教授少之又少,而且必须是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老教授。当时博士生导师需要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来有了博士点申请制,教育部开始简政放权,博士点资格由博士点所在学校审批。博士生导师数量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招生指标仍由国家统筹安排。

那一年我申请了博士。由于我们学校没有与我的专业相对应的博士学位,我只能申请其他学校的博士学位资格,然后在学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我会调回学校。调入新单位后,只需履行认证资格即可,但也会对非本专业的博士点进行招生,直到拿到一级学科博士点才回学院招生。所以我招的学生分四类:外校的,本校的,外校的,本校的。学位授予单位也不一样。

进入新世纪后,一级学科起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增加了博士点和具有博士资格的教授。但招生指标仍由教育部学位办控制,所以出现了导师数量远远超过招生指标的奇妙现象。为了争取招生指标,导师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学校在制定下一年的招生计划时,每年都要对导师重新排队,以确定招生资格(二次确认)。

问题来了。

博士生人数只增不减,远远赶不上招生指标的增长。有些博士学位成了装饰品。

博士生导师一旦评定,就是终身制。

新老医生的博弈导致论资排辈。

指标分配突出内部矛盾和人际因素。

现在高校博士生导师的地位已经分化。

只有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并且指导过一名完整的博士生至少一个学期的,才算是真正的博士生导师。但是,现在各种导师都有。有博士生导师资格但没带过一个学生的(名片荣誉);有只上一届就再也不招生的(能力不足);那些每年都有带指标(不止一个)的帽子头衔的(牛人);每隔几年只能招一个(一般教授);有能力但拿不到资格无法招生的(新引进的年轻人);有接近退休还不放弃的(舍不得);还有就是把博导当成利益力量的(工具垄断)。

也有尴尬的情况。如果有指标但招不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招到的学生退学,招到的学生有问题不能退出,多年不能毕业成为导师的“负担”。这些都是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只想多做几招不想带的导师是不负责任的。

博士指导是岗位,不是荣誉。不称职的博士生导师(指导不力、学术不端、虚名)不仅得不到荣誉,甚至会名誉扫地。同样是博士生导师,在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形象和口碑相差很大。

博士指导不是兴趣,而是责任。招生的时候要考虑对学生负责,把他们培养成有独立研究能力的科学工作者,而不是你的论文工作者和业绩提款机。

建议学校制定博士生导师年审制度,对不符合标准或再过几年接近退休年龄的,取消其博士生导师资格。有条件就可以招生,这样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就和招生的资格统一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