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交大医学中心学生眼中的老师有最美的逆行身材

摘要 今年的毕业季,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情况尤其不同。对于像李蓉、薛、张这样的毕业生来说。来自Xi交大医学中心,他

今年的毕业季,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情况尤其不同。对于像李蓉、薛、张这样的毕业生来说。来自Xi交大医学中心,他们老师在疫情中“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以及身边这些逆行榜样的故事,在这个毕业季似乎都有些沉重的感觉,于是对人生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李融:“如果我能去,我就去。”

李荣,2016年麻醉学博士,就读于Xi交通大学,师从张鹏博教授。第一作者向顶级麻醉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李荣所在科室的主任医师陆建瑞、副主任医师张勇作为医护人员赶赴武汉。他们的很多故事感动了李荣。“有一位80岁的老人,情况特别紧急,需要气管插管。插管需要密切接触,有风险。鲁主任叫其他人离开房间。他单膝跪地完成手术,全身都浸在防护服里。为了防止出现问题,他观察到凌晨三点。”

李荣说,其实医生在相对危险的地区求医问药是很常见的。“当你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想大家都不会想太多。自然,他们会站出来。如果我能去,我就去。”

对于未来,李荣的思路是,临床研究必须两条腿走路。她说:“许多疾病仍然无法用现代医学来解决。有些疾病发展很快,比如新冠肺炎,还在变异,已经发现30多个变异。以前医生看病,做好技术,治好病人。现在,我们必须结合科学研究,彻底解决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薛:做一个独立的医生。

2017年,麻醉学博士薛和本硕博都在交大就读。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我以为抗击疫情很危险,不会有很多人报名,但事实恰恰相反。薛说,报名的人太多了,只有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去。他们科室的张鹏伟奔赴防疫一线,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8病房承担输液、药事管理、急救等医疗工作。“张先生夫妇刚去的时候,4个人负责30多张床。除了医疗救助,他们还负责病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吃饭和打扫卫生。为了节省防护服,从前一天晚上9: 00到第二天下班不喝水,他们经常长时间处于脱水状态。”在薛看来,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医生的医术和综合技能,更是医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心理素质乃至身体素质。

“张鹏伟先生有9年的工作经验,能灵活处理疫情一线的各种问题。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虽然我的知识储备可能是足够的,但是我的临床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薛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快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医生。”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出得起。"

张:“做良师益友”

张,急诊医学硕士,2017级,从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基础研究,与合著者发表SCI论文1篇,积极完成国家标准化培训,多次被评为医院年度考核优秀学员。

张师从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施钦东教授。作为第三批湖北国家医疗队成员,石钦东参与了武汉大学东院7、8号病房88张床位的救治工作。

在张看来,导师石钦东是一个低头不语的热心医生。他很少主动提起武汉,那些感人的细节大多是他自己从新闻上了解到的。他说这是导师第一次申请武汉。本来第二天可以坐高铁,但是导师为了“抢”时间,选择了“快车”。“这位老师从医30多年,参与了许多重大医疗保障任务,如治疗

深受张的言传身教影响。他正在积极准备考试,希望能继续深造。他说:“我很崇拜我的导师,希望能像他一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通讯员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